张国有:民营经济是孕育特色公有制的摇篮

来源:中国管理科学学会    日期:2019-12-16    浏览量:88659次
对民营经济,近一年议论很多,从中央到地方,大家都很关注。学会就此专访了学会会长、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教授、北大原副校长张国有先生,他对民营经济与管理谈了自己的看法,集中起来,大约有9个方面。

第一个问题,新中国建立70年,对民营经济怎么看?
张国有:总的看法是70 年来民营经济一直是中国国民经济的基础,不是“有时是”。国民经济主要由两部分构成:国营经济和民营经济。“国”和“民”合起来构成“国民经济”。70 年来,国民经济一直是“国营”和“民营”两条腿走路,不是一条腿。不能说, 民营经济现在才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不可或缺的力量,而是“一直是” 不可或缺的力量。只不过“国营”“民营”这两条腿,有时一条长一 些,一条短一些,出现了某些时期的失衡。这些失衡不是企业总体造成的,而是划分为两类经济区别对待的政策造成的。今后,不必再严格区分“国营”和“民营”,“国有”和“民有”,应尽力融为国家命运共同体,统一在一个企业法律框架下进行运作。

第二个问题:在1958 年到 1979 年这 20 多年国营经济突出的年代,民营经济的基础作用在哪里?
张国有:即使在国营经济突出的时代,民营经济也起到了主要的基础作用。1957年全面实现社会主义改造之后,城乡民营私有体制的工农商等基本上搞没了,转而成为城乡集体所有制的工农商形态。集体经济受到计划经济的影响,但仍然属于民营经济。这个时期,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将大量的力量投向工业、投向城市,投向国营经济。设立8个工业部来支持和管理国营企业。尽管如此,在农业作为国民经济基础的中国,农村集体合作所有制下的所有创造、城镇集体合作所有制下的所有创造都是民营经济的贡献。农业支撑工业,农村支撑城市。民营经济在改革开放前的时期是举足轻重的国民经济基础。虽然重要,但非投资重点,处于长期落后状态。

第三个问题:改革开放40年,有人说,最大的经济特征是民营经济的发展,您认为是这样吗?
张国有:我基本认同。从 1979 年开始,40 年来,国民经济出现了翻天覆地变化,经济总量世界第二,年均增长 9%。其中最突出的变化就是民营经济的发展。到2018 年,中国 3474.2 万家企业总量中,90%以上是民营企业。另外,个体工商户有 7328.6 万个。这些都是民办民营。总起来看,2018 年,民营经济贡献了 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 GDP,70%以上的技术创新成果,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90%以上的新增企业。这和改革开放前相比,真是翻天覆地。这里,我对“改革开放”四个字有另一种理解,即“改革政府、开放民营”。对外开放只是“改革政府、开放民营”的延伸。党的领导、市场机制、民营经济是 40 年中国经济变化的基本动因。所以,我基本认同40 年来最大的经济特征是民营经济的发展,同时,民营经济的基础作用变得越来越重要。

第四个问题:民营经济的基础作用将越来越重要,有人担心会不会影响公有制制度、会不会影响国家的社会主义性质?
张国有:我看不会。不但不会,中国新的社会主义理念、规则、机制还会从民营经济中孕育出来。现在有一些民营企业,个人占有的份额很小,而占有人数很多,社会性很大。这类企业可以看作是“社会成员合作共有制”企业。在农村,除了华西村、南街村等保留了集体合作制度之外,许多农村在农户承包的条件下出现了新的合作社,农户承包转向农户合作。2018年农村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就有217.3万个。城乡出现的相当多的类似企业,既不是政府所有,也不是某个私人或私人集团所有,而是“社会成员合作共有”。我把这种形态归到公有制中。是否合适还可以再研讨。但我认为中国的民营经济将成为中国社会主义社会中特色公有制的经济摇篮。民营经济将以新的姿态去丰富和扩大社会主义公有制度。

第五个问题:随着民营企业的增多、民营经济主体作用的增强,您对国有企业怎么看?
张国有:这个问题比较大,一下子不容易说得清。我是这样看的:国有企业(1992 年以前被称为国营企业)实质上是政府企业。国家不能没有政府企业,政府企业将长期存在。但政府企业的大量增加甚至希望其处于主体地位,并听命于政府,这种结构和机制,已经证明不能给国民经济带来持久活力。同时,在理论和实践上,能否充分证明政府企业的集合就是公有制的基本特征,能否充分证明这就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典型特征,还需要研讨。就趋势看,政府企业会长期存在,但数量不必太多,质量要高。政府企业也要盈利,但不能把盈利作为首要动机。政府企业在整个社会中要起调节经济、带头示范、先行实验等作用。究竟如何做比较适当,再继续研究。

第六个问题:现在,国民经济要高质量发展,民营企业也要走高质量发展的道路,您认为民营企业的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是什么?
张国有:华为公司是中国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杰出代表。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我认为关键有三条。一是将创新作为企业的生活方式,不断革新理念、革新技术、革新流程,进而革新产品和服务去适应市场需求。二是将企业发展转向以高素质人才为基础的发展轨道上。干高质量的事,就要有高质量的人。华为的创新及高品质发展,其基础在于高素质人才的积累。民营企业实力不同,在人才力度上也不一样。但在指导思想上要确立高质量与高素质人才关系的理念,有条件时,舍得在高素质人才上投入。三是革新规则,促使并保证能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持续地走下去。高素质人才来了,要充分发挥作用,要靠合理的规则。有的民营企业家喜欢行政指挥,但不能光靠这个。持久的基础是规则。如何持续关注市场需求、如何研发新技术、如何激励团队等,都要有规则基础,不要寄托于随机应付。创新机制、高素质人才、规则基础三者中,高素质人才是关键。我国9 亿多劳动力人口中,有1.7 亿多是受过高等教育或拥有专业技能的人才,每年毕业的大学生就有 800 多万,政府可为民营企业及时提供人才信息。有了高品质的产品、技术和人才,才能将企业建立在高质量轨道上。

第七个问题:去年社会上出现的怀疑和动摇民营经济的言论,给民营企业带来许多困扰。对某些言论的背景您怎么看?
张国有:近几年民营企业遇到不少困难,国有企业也不例外。近几年,国际经济形势发生了一些变化,国内市场结构也发生了一些变化,政府政策也没跟上,企业本身基础也不太坚实,这些情况集中起来对民营企业带来较大挑战。有些民营企业经营不下去,大家感觉到形势不太好。当然,阴天迟早会过去,外国制裁、市场转移等也会转变。但要正视现在所面临的问题。税费问题、融资问题、硬性干预问题等,都需要政府去完善政策,创造更好的环境。现在民营企业遇到一些困难,但不能把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经营不下去都归因于环境,企业自身要转型升级,适应新理念、新规则、新技术、新发展。民营企业、国营企业都会遇到经营上的困难,这是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正常现象,前提是做好自己的事情,心态调整到经济正常发展的轨道上,有起有伏,有涨有落,不要到涨的时候特高兴,落的时候特沮丧。

第八个问题:民营经济要健康稳定发展,怎么样才能实现对民营经济的平等对待?
张国有:提出平等对待问题是因为感觉到不平等对待。感觉强烈的多是民营中小及小微企业。不被重视。在最需要帮助的时候却得不到帮助。金融机构惜贷、不敢贷,甚至抽贷停贷等。改变这种状态,开了不少会,有很多非常好的想法,但就是落不成法性规则。平等对待就要把理念转化成规则,越切合实际越好,同时减少规则外的随意干预。规则除了可行外还要保持稳定,让民营企业家有一个稳定的预期。在所有制上的分别对待,亲生庶生等,是70年来的顽疾,根除难,但要从政府做起,总会改变的。民营中小、小微企业也要特别注意经营过程中的粗放、铺摊子、负债过高,以及在环保、安全、信用等方面的问题,注意稳健经营,合规经营。

第九个问题:有人对民营企业、民营经济的发展前景有许多担心,您怎么看?
张国有:我对中国民营企业、民营经济充满信心。尤其是中小、小微企业,这是充满生机、充满希望的土壤。在互联网、物联网、人工智能、3D打印条件下,一人机构、几人企业将具有很大潜力,有很多发展空间。要继续坚持“改革政府,开放民营”的总方针,为民营经济创造越来越好的生长环境。只要对民营开放,民间力量没有干不了的事情。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无人技术、运载火箭等前沿领域,民营企业都在做,而且在许多领域做的很有成效。国家要定好规矩,通过规矩而不是通过行政指挥去规范和协调各种企业的行为。民营企业是勇于学习的机构,总是无顾忌地向全世界学习,把一切好的东西、先进的东西学进来。不必一开始就考虑特色,宜先考虑如何走的通。把事情办成了,在“办成”中有独到之处。特色是成功后的结果。民营企业、民间力量,只要政策规则到位,运用发挥的好,将无往而不胜。关键在于政府的作为。我还是希望沿着“改革政府,开放民营”的路子走下去,为国民经济注入持续不断的活力。

(作者:张国有 中国管理科学学会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