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动态

第四届体育经济与管理论坛在北京体育大学成功举办

来源:中国管理科学学会    日期:2025-04-27    浏览量:41次

2025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和“十五五”规划谋篇布局之年。在体育事业与产业发展协同互促、融合业态与多元需求同频共振的新时代,体育赛事的经济和产业属性更加彰显,正在以前所未见的速度深度融入新发展格局、支撑和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体育强国建设和国家经济社会主战场贡献更大力量。值此之际,第四届体育经济与管理论坛于2025年4月26日在北京体育大学举行。

本次会议由中国管理科学学会主办,北京体育大学中国足球运动学院、管理学院、体育休闲与旅游学院、中国管理科学学会体育管理专业委员会共同承办,以“赛事经济新时代”为主题,深入探讨体育赛事作为经济发展新引擎的理论意蕴和实践路径。来自全国近60余所高校的逾200位专家学者和青年才俊,共同围绕户外运动、职业体育、体育消费、冰雪产业、体育治理等前沿领域,交流与研讨赛事经济核心议题。

开幕式环节,北京体育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张剑和中国管理科学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张晓东先后致辞。开幕式由中国管理科学学会体育管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北京体育大学教授白宇飞主持。


北京体育大学党委副书记、张剑校长

张剑校长代表北京体育大学向第四届体育经济与管理论坛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他认为,体育既是国家强盛的基石,也是民族精神的象征,更是全球经济发展和民生福祉的重要增长极。在科技革命迅速发展的背景下,从“体育+”到“+体育”,从消费升级到数字化转型,体育经济与管理领域呈现出创新驱动发展、跨界融合发展、绿色可持续发展的鲜明特征。同时指出体育经济与管理发展目前正面临三大机遇:体育产业有望为国家实施扩大内需战略提供更高水平的支撑、体育消费体验和商业模式正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而快速革新、体育系统深化改革为产业和市场环境注入了新的治理动能。在赛事经济新时代,既要果断抢抓机遇也要妥善应对挑战。北京体育大学作为论坛东道主之一,愿与各方共建服务国家战略的高端智库平台,合作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体育经济与管理人才队伍,共同探索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中国路径和中国方案。

photoplus

中国管理科学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张晓东教授

张晓东教授代表中国管理科学学会,祝贺第四届体育经济与管理论坛顺利召开。他认为,党的二十大报告和“十四五”规划高度重视体育强国建设,特别是体育消费作为后疫情时代内需市场的新增长极,凸显了体育产业在双循环格局中的经济驱动力。在席卷全球的数字化浪潮中,体育产业正在经历以“数智化转型、场景化应用、生态化发展”为特征的新质生产力变革,形成技术驱动发展的新生态。本次论坛聚焦产业全球化布局、赛事标准化建设等创新实践,旨在构建“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生态,助力体育经济成为畅通国民经济循环的“流量入口”、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幸福端口”、展现中国式现代化成果的“世界窗口”,为全球体育治理贡献中国智慧。      

 

主旨演讲专家(六图)

主旨演讲由中国管理科学学会体育管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邹新娴和中国管理科学学会体育管理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王德显主持,苏州大学王家宏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张瑞林教授、山东大学孙晋海教授、北京体育大学白宇飞教授和邹新娴教授、北京大学钱俊伟教授分别做了题为《体育消费高质量发展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体育产业“成长期”发展阶段的“有为政府”表现》《“赛事+”“+赛事”深度融合发展的思考》《迎接赛事经济新时代》《体育赛事赋能城市发展》《从运动哲学角度看户外运动与产业发展》的精彩报告。

圆桌论坛一

圆桌论坛环节由武汉体育学院黄谦教授统筹。华中师范大学陈元欣教授负责召集首场讨论,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王英杰研究员、首都体育学院李相如教授和杨铁黎教授、北京体育大学蒋依依教授、西安体育学院杨涛教授、天津财经大学梁强教授、北京体育大学冯珺副教授先后就“户外运动与赛事经济”议题进行了分享。

photoplus

圆桌论坛二

 

国家体育总局体科所杨越研究员牵头第二场讨论,华中师范大学陈元欣教授、华侨大学邢尊明教授、集美大学郑志强教授、中央财经大学靳厚忠教授、暨南大学吴延年教授、拉夫堡大学关晶副教授、郑州轻工业大学李鸿昕副教授围绕“职业体育与赛事经济”提出了诸多新观点。

photoplus

圆桌论坛三

 

北京师范大学王兆红教授召集了主题为“体育消费与赛事经济”的第三场讨论,国家体育总局体科所杨越研究员、中央财经大学王裕雄教授、上海师范大学李刚教授、武汉体育学院陈刚教授、天津体育学院陈洪教授、湖南财政经济学院刘伟教授、北京体育大学许焰妮副教授就此展开了深入讨论。

圆桌论坛四

 

中央财经大学王裕雄教授组织了第四场研讨,北京师范大学王兆红教授、清华大学王雪莉教授、江苏省体科所程志理研究员、天津体育学院赵晶教授、吉林体育学院李凌副教授、北京大学周正卿副教授、北京体育大学冯珺副教授围绕“冰雪产业与赛事经济”主题分别阐释了最新思考。

photoplus

圆桌论坛五

 

集美大学郑志强教授召集了题为“体育治理与赛事经济”的圆桌论坛,陕西师范大学张金桥教授、北京体育大学李圣鑫教授、北京大学亓昕教授、中央财经大学张丛杉副教授、太原科技大学王峰教授、山东大学王会宗副教授、重庆大学郝晨副教授先后进行了精彩发言。

4月26日下午,各平行论坛专题汇报启动。围绕“赛事经济新时代”主题,组委会邀请天津体育学院赵晶教授担任专题汇报(教师组)评委,邀请刘圣文、周正卿、李凌、李鸿昕、冯珺五位专家担任专题汇报(学生组)点评嘉宾。各位专家从理论深度、研究价值、研究创新点、存在问题及改进意见等方面,与参会师生展开深入交流和互动,为促进体育经济与管理领域的新发展、新突破提供了多元化思路和富于启发性的参考借鉴,也为本届论坛画上圆满句号。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高度重视体育发展,明确提出“四个重要”,在不同场合多次强调建设体育强国的划时代意义。深刻领会并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关于体育工作的部署要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把体育事业融入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大格局中去谋划”重要指示精神,为加快建设体育强国和推动体育事业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既是新时代体育人的责任担当,也是本届论坛的初心使命。

体育强国建设的重要基石在于体育赛事的蓬勃发展,体育强国建设的强大动能源自产业与消费的持续拉动。近年来,随着体育强国建设纵深推进,以高品质服务为代表的体育消费市场内生发育,北京冬奥会等重大赛事赛会遗产持续转化,科技革命在体育领域蓬勃兴起,体育赛事的经济和产业属性更加彰显,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在此过程中,体育赛事服务供给不断丰富,与文化、旅游、教育、科技、康养、医疗等产业的深度融合加速推进,围绕体育赛事形成的消费结构逐步优化和多元化,体育赛事经济迎来全面爆发期,日益成为满足人民群众多元化、高品质体育生活需求的重要市场形态。

在取得显著成就的同时,我国体育产业与赛事经济发展仍面临若干挑战。一方面,体育产业的经济比重仍然不高,与“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的发展目标相比尚有明显差距,需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扩大产业规模,做优产业质量。另一方面,尽管赛事经济近年来市场体量迅速扩张,但整体而言体育赛事与各业态的融合广度和深度有待拓展,赛事消费潜力尚未完全释放,特别是对于经济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薄弱的部分赛事目的地而言,办赛能力和综合保障水平有待提升。此外,具有较大国际影响力和美誉度的自主品牌赛事相对缺位,难以满足国内外消费者日益增长的个性化、差异化、品质化需求,是当前我国体育赛事产品和服务创新的集中短板。

因此,要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体育强国,还需进一步深刻认识体育产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找准体育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结合点和着力点。2025年作为“十四五”收官之年以及“十五五”谋划之年,体育战线须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体育的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不仅要在全民健身、竞技体育、青少年体育等方面持续深耕,更要充分重视并持续聚焦体育产业、体育消费尤其是赛事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将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与培育新质生产力深度融合,与构建新发展格局紧密耦合,加大改革力度、优化产业结构、提升消费品质、增强市场竞争力,为中国式现代化注入体育力量。

与会专家学者普遍认为,体育产业向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目标加速前行,特别是体育消费和赛事经济跃升发展,有赖于体育治理主体的顶层设计、市场和社会力量的务实探索、高校和科研院所的智力支持在高效协同中形成合力。第四届体育经济与管理论坛在北京体育大学举办恰逢其时,在思想碰撞中形成了以赛事经济激活体育市场需求、释放体育消费潜力、优化体育产业结构、带动相关产业发展的诸多新视角、新观点、新思路,充分展现了新时代体育人在体育强国建设新征程中的学术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