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国有:力求更有效更有益地展望未来
这篇文章是张国有教授在其主编的《远望中国发展》(北京大学出版社2023年6月出版)前言的基础上增删而成,并另加了题目。
张国有认为,未来充满着我们过去熟悉但将来陌生的问题。什么时候将发生什么事情、我们要不要做这样的事情?展望未来场景就是为了导引当下业务。例如,构建虚拟社区与虚拟游览、汽车作为数字技术的应用场景、从治疗医学转向健康医学等。极力避免决策的想当然及臆想下的无效作为。在顺应基本趋势的同时,主动地缓解所出现的负面影响。每家企业、每届政府都在力求更有效更有益地展望未来。
未来充满着我们过去熟悉但将来陌生的问题
在没有到来的时间里可能发生但还没有发生的事情,构成对未来的预测、预判、想象及管理。未来不可控,但不等于不可知不可测,当下所有的预测预判预规则,构成对未来的管理。就中国而言,其未来发展,除承继原有的遗产外,还面临着渐进的变动、潜在的机遇和突发的挑战。
至少有十个领域值得我们关注。例如,中国经济的区域布局将来有什么变化,国家科技政策的重点将来放在哪里,中国制造的母机系统格局将来如何改造,农村农业农民现代化道路如何认识,中国中医药健康产业将来如何持续发展,中国的生态足迹有何发展趋势,如何在数字技术基础上改造废弃物处理流程,“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如何发展才更具持续性,中国经济现代化将展现怎样的愿景,如何将国民经济转向以国民素质为基础的轨道上来等等。
并非这十个领域,凡是想关注的方面都可以展望。为什么要展望未来,因为未来充满了我们过去熟悉但将来陌生的问题,因为未来是国家、企业、家庭等群组生存和更好生存的必然延续。
什么时候将发生什么事情、我们要不要做这样的事情?
场景:构建虚拟社区与虚拟游览
例如,构建一个又一个相互关联并能自由穿梭的虚拟社区,在其中生活和工作。人们用虚拟现实的头盔、增强现实的眼镜、智能手机或更新的沉浸式工具在虚拟社区里交往、办公、游乐,去看虚拟戏剧,去听虚拟音乐会,在线欣赏艺术作品,进行艺术品创作;还可进入虚拟办公室,坐在一起讨论问题,进行网上办公。这样的未来场景,你喜欢吗?这样的未来场景,有什么问题吗?1
又如,建设不同的数字态观光旅游平台,人们除实地旅游以外,还可网上自由观光。资料显示,截至2021年8月,进入世界遗产名录的世界遗产共有1154项,其中世界文化遗产有897项。若将实地旅游的目标设定为世界文化遗产,假定平均15天游览一处,就得37年。这样包揽的实地旅游,世人很难做得到,但数字态观光旅游平台可以实现。
将来人们可以使用数字技术工具在线观赏中国的长城、鹿特丹的风车村、莫斯科的克里姆林宫、印度的泰姬陵、埃及的金字塔、美国的独立大厅、澳大利亚的卡尔顿园林等;可以用数字孪生技术还原不复存在的文化遗产,如北京的圆明园、希腊罗得斯岛的太阳神巨像、伊拉克的巴比伦空中花园等;还能创造出太空三维全景式视觉效果,网上访问国际空间站,还可以越过月球、土星或系外行星,飞向更遥远的星空。2这些未来场景,你期待吗?
场景:汽车作为数字技术的应用模块
将来的汽车企业看起来更像是经营数字技术的企业,汽车只是数字技术的应用场景而已。德国大众汽车集团预测,在21世纪20年代末,软件收入将成为集团第二大支柱收入,2030年与软件相关的销售额将达到1.2万亿美元。3如果你是汽车制造商或经销商,对这样的未来设想,有何感触?
场景:从治疗医学转向健康医学
还有,未来医学将不再是基于疾病的治疗医学,而是基于健康的健康医学。中医药有个宗旨,就是“治未病”,这是中华民族坚守了两千余年贡献给人类的基本理念。现在,西医药专家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现代医学专注于治疗疾病,努力治愈疾病,或改善病情,尽力避免变坏;而未来的目标是保持健康、提高功能,尽力变得更好,让人享受更多的健康。
健康医学是在促进健康、保证健康的前提下,有病才治病,而不是为了治病去建造医院或实现盈利,医院只是健康链条中的一部分。现在的技术可以远程诊断、远程治疗,以及进行健康咨询;按照患者的治疗需要,人工制造骨骼、气管、肠道等;而手机将成为一个能够持续记录健康参数并在身体出现异常时做出反应的“器官”4;康养将是延长生命高品质生活的主要组成部分。面对这种趋势,你将作何感想?
展望未来是为了导引当下
上述的未来场景还有很多。展望未来场景有什么用呢?关键在于这些未来场景能否导引当下的发展。如果这些未来场景与当下无关,那就无用;如果有关,那就有用。如果能从未来场景中受到启迪,提出一些问题,例如,当下的状态要不要往这个方向发展?如果要,有这个能力吗?如果特别想往这个方向发展,能力不够怎么办?……如此的展望未来,就有了导引当下的作用。
极力避免决策的想当然及臆想下的无效作为
在看不到、看不清、看不准的梯阶上,还要进行判断和决策。怎么办?这就需要人们在以往的事实和数据的基础上对未来进行谋划、推论、推测,甚至猜测。其结果,可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偏差、失误,但又不能因为有可能出现得误判而不去决策。因为“后天”干什么,“今天”不能干等、傻等,企业今天必须得有判断有决策有筹划,以持续整个企业的群体行为。
失误的大小多少,取决于谋划者、谋划团队的经历、经验、学识、悟性、才智,还取决于从别处学习、比较、借鉴的能力,取决于争议集中、和而不同的往复机制等,以此进行有根据的判断或无根据的猜测,并承担由此带来的所有收益、风险及损失。
对未来的管理,必然有失误。家庭、企业、政府概莫能外。因为总有认识不到或认知不到位的客观限制。所以,强化对未来的研究,强化对未来的模拟,敞开不同见解的交流,坚守实事求是、争议基础上的集中等,对于减少失误多有帮助。但要极力避免决策的想当然及臆想下的无效的胡作非为。
基本趋势的不可阻挡与缓解趋势中出现的负面影响
有些看似有问题的未来,实际上是难以阻挡的基本趋势。
例如,国民中务农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例,随着现代化进程逐渐下降;总和生育率、新增人口随着现代化进程和物质文化水平的提高也在逐渐下降;而智能机器人助替人类人的场景,随着信息技术的深化而在不断扩大。对类似于上述的基本趋势,没必要硬性去阻挡它,也阻挡不了,但要采取后补手段,主动地缓解趋势中可能或正在出现的矛盾,不使它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例如务农人口进城问题、城市人口下乡问题、失业问题、单身家庭问题、养老问题、人工智能发展的负面影响问题等。
数字技术基础及人工智能的进化发展是个基本趋势。在人工智能领域,计算机视觉、智能芯片和脑机接口、自然语言处理、自主无人系统、群体智能等关键技术及其成果突飞猛进,尤其是人机对弈,机器人取得了惊人的成绩。这种趋势,没人想阻挡,也无人能阻挡。
当Chat GPT出现并迅速迭代,其速度和结果引起了AI领域顶级人物的特别关注。2023年5月底,350多位与人工智能相关的高管、研究人员、工程师等签署了一份公开信5,认为现代AI系统已经在通用任务方面具有与人类竞争的能力,有可能最终超过或取代人类,会给社会和人类带来深刻的风险。有人倡议将其视为与流行病和核战争一样的风险,由国际权威机构来监控。呼吁暂停至少 6 个月的时间,先共同制定一套先进AI设计开发的安全协议。
基本趋势不能阻挡。在顺应基本趋势的同时,应积极主动地缓解其中可能出现或正在出现的重要问题,避免危害人类的共同利益。每个人、每家企业、每届政府都在力求更有效更有益地展望未来。
资料来源
1.参考消息网:什么是“元宇宙”?它将如何运转?2021年10月30日。
2.参考消息网:什么是“元宇宙”?它将如何运转?2021年10月30日。
3.参考消息网:美媒:“虚拟现实宇宙”欢迎你,2021年10月31日。
4.参考消息网:2061年的世界什么样?要长寿更要享受,2021年10月24日。
5.载Center for AI Safety的网站,英国《金融时报》2023年5月30日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