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晗:科技企业成长与商业模式创新

来源:中国管理科学学会    日期:2023-04-24    浏览量:5707次



科技企业成长与商业模式创新

乔晗 


我的主要研究方向是数字经济时代的“两个创新”,第一个创新是科技创新,第二个创新是管理模式创新。我的主要观点是,科技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应该系统融合,比如我们的企业数字化转型,它既是科技创新的产物,更多的数字化转型必然会带来几个效应:第一是企业管理的降本增效,第二是企业的商业模式创新。而如果数字化转型做得好的企业,基于第二步的商业模式创新,一定会形成新的商业模式生态,形成数字化的科技时代的新的生态,这就是关于科技企业成长和商业模式创新的根本逻辑、实践和相关的理论启示。


我的报告选取基于科创板上的相关企业的数据洞察、企业实践形成的启示。

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

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多次强调:“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谈到科技创新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关键要依靠科技创新转换发展动力。”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也指出,要“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发挥科技型骨干企业引领支撑作用,营造有利于科技型中小微企业成长的良好环境,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

依靠科技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

科技部与财政部联合关于印发《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提升行动方案(2022—2023年)》,目标“到2023年底,一批惠企创新政策落地见效,创新要素加速向企业集聚,各类企业依靠科技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取得积极成效,一批骨干企业成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一大批中小企业成为创新重要发源地,形成更加公平公正的创新环境。”十四五规划中指出要“完善技术创新市场导向机制,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促进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形成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所以这给我们的启示也是,科技创新非常重要,但科技创新要面向经济主战场,以市场为导向,强化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促进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形成以企业为主题、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所以基础创新作为基础理论,是所有创新的根基,往往在学术界、研究界会更加重视,但是基于把基础理论的探讨和应用基础理论的创新,以及高新技术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是科技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的重中之重。

多层次资本市场助力科技企业成长

2023年4月10日,沪深交易所主板注册制首批10家企业上市。自此,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全面落地,为加快构建一个规范、透明、开放、有活力、有韧性的资本市场提供更加坚实的制度支撑。科创板、创业板、北交所等注册制的试点与实施,为国内资本市场基础制度改革创造了良好开局,为以科技创新型企业为代表的实体经济提供了有力支持。在过去的30年中,资本市场有两大主要变革:第一大变革是股权分制改革。第二大变革就是全面注册制的形成,我们正在历经这样一个资本市场变革的重要时期。自全面注册制开始施行,资本市场已经形成了以科创板为代表,科创板、创业板、北交所以及主板市场协力支撑科技企业成长的全新局面。我的报告主要聚焦在全面注册制,科创板板块上的企业在资本市场的支持下取得的成就以及新的成长特性。


我的报告将分为五个部分:

一、科创板概况

科创板是在上海证交所设立并且独立于主板市场的板块。2018年11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上宣布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科创板的设立和注册制试点是中国资本市场改革的重要举措,对支持科技创新、推动高科技企业发展、推进资本市场改革以及加快与国际市场接轨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1. 科创板上市历程与相关政策。科创板自正式启动以来,经历了一系列的制度创新,不断出台新的政策,支持和完善资本市场建设以及对科技企业成长的支持。

2. 科创板与创业板注册制对比。我们把科创板和创业板来进行对比,尤其是注册制实行以后的创业板,这是目前国内市场两大支持企业创新的代表性板块,就会发现科创板的定位更加强调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的科技创新企业,创业板更加强调推动传统产业的创新升级。所以从这里可以看出科创板的定位是支持七大领域+硬科技属性,而创业板更支持的是传统企业的创新升级,也就是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的深度融合。这是创业板的“三创四新”,依靠创新、创造、创意的大趋势,与新技术、 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深度融合。所以,科创板有更多硬科技属性的创新,创业板会出现更多商业模式的创新。但是科技创新和模式创新是密不可分的,从支持科创板和创业板企业注册上市的几套标准来看,我们也能看到在相似中会有区别。同样的科创板和创业板都有一系列的支持企业上市的标准,分为科创板对一般企业有5套标准,创业板对一般企业有3套标准,对红筹企业科创板分别对红筹企业和具有表决权差异安排的企业,科创板和创业板也分别制订了精细的支持标准。在这些标准的相关规定要点中我们可以看到,科创板对于企业净利润为正的要求只有一条,创业板会有更多的要求企业净利润为正的要求,这也说明了国家对硬科技创新型企业的鲜明的创新态度,对企业并不是一定要关注企业现阶段的盈利性,而是更多地看中创新型阶级的成长性。


3.科创板50成份指数。上证科创板50成份指数是由科创板中市值大、流动性好的50只证券组成,反映最具市场代表性的一批科创企业的整体表现。该指数由上海证券交易所于2020年7月22日正式发布,指数代码为000688。我们深入观察和总结这些样本公司的特性能够看出,50家科创板样本公司主要集中在半导体、新能源、新一代信息技术和化工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企业。其他行业其中以半导体是居首的,半导体行业现在占据了24%,新能源占16%,新一代信息技术和化工新材料分别占12%,其他高新技术行业的占比大约在4%至10%。值得关注的是,50家科创板样本公司的平均研发强度达到了20.6%,这给我们的启示是,目前我们企业的科技创新投入,尤其是以科创板企业为代表,这个投入的强度是相当高的,后续我会有比较和对比,远远高于创业板和主板市场。


这是科创板和创业板50的代表性企业总市值分布图,我们会看到这两个创新板块的成分股大多市值集中在100亿到500亿之间,其中科创50企业中市值超1000亿的企业7家,注册的市值超1000亿的10家。

 二、科创板上市企业概览

1.科创板上市公司地区分布。截至2023年3月31日,510家科创板上市企业主要分布江苏、上海、广东、北京和浙江等地。长三角地区有242家,占比47.45%;珠三角地区共有78家,占比15.29%;京津冀地区有77家,占比15.10%。经济最为活跃的三大城市圈,孕育了77.84%的科创板上市公司,产业聚集效应明显。

2. 科创板上市公司行业分布。截至2023年3月31日,科创板共有510家上市企业,主要分布在新一代信息技术、医疗保健、工业机械、化工新材料、应用软件等行业。与创业板相比,应用软件、半导体、新能源、化工新材料等是科创板特色优势行业,企业硬科技属性明显。


3.科创板企业上市标准选用。510家科创板企业上市的时候选用的标准,我们会看到大部分企业上市其实应用的是标准1,也就是科创板上市标准中唯一一条有净利润为正要求的标准,所以这说明我们科创板上的企业的盈利性目前还是相当好的。


4.科创板上市公司红筹股上市情况。510家科创板上市企业中有6家企业采用红筹股标准上市,3家采用境外未上市红筹股标准二:“预计市值≥50亿元,最近一年营业收入≥5亿元,最近3年营业收入复合增长率10%以上,最近一年营业收入<5亿元,最近3年营业收入复合增长率20%以上”。3家采用境外已上市红筹股标准二:“市值 200 亿元人民币以上,且拥有自主研发、国际领先技术,科技创新能力较强,同行业竞争中处于相对优势地位”。6家公司分布于半导体、医疗保健和工业机械3个行业。

5.科创板上市公司退市风险。同时,对于科技企业的创新风险也是值得我们高度关注的,所以以科创板上市公司截至2023年3月31日为止披露的面临退市风险的三家企业,基于长期的跟踪观察,我们发现并不是企业面临退市风险就一定是经营不好,也有之前发布过退市风险信息披露的企业后续撤销了风险,因为明显受到了疫情的影响,但是由此给我们的启示是,科技创新型企业一方面要大力支持,另一方面也要关注它的成长性和系统性的风险。

三、科创板上市企业特性

1.创板与创业板企业指标概览与对比。科创板企业估值均值、中位数显著高于创业板企业、科创板企业研发强度均值、中位数显著高于创业板企业、科创板企业员工人数均值、中位数明显少于创业板企业。

2.科创板与创业板企业研发强度。尤其是对于科技创新型的企业,我们更关注它的研发强度,也就是说研发投入占比。据最新的现在可得的季报,最新的年报和季报数据目前可以得到的,所有的企业能够都有的数据是2022年三季报,据2022年三季报,科创板企业研发强度中位数为10.47%,创业板企业研发强度中位数为4.40%。科创板研发强度最高的行业是新一代信息技术(28.35%)、应用软件(27.39%)与半导体行业(26.55%),创业板研发强度最高的行业是新一代信息技术(14.23%)、生物科技(11.47%)与电子核心(6.35%)。


3.科创板与创业板企业研发人员占比。据2022年中报,科创板企业共有研发人员135724人,占企业总人数的22.36%。研发人员占比超过30%的企业有143家,占比33.73%,研发人员占比较高的行业是半导体、应用软件和新一代信息技术行业。创业板319家企业共有研发人员54323人,占企业总人数的7.57%,研发人员占比较高的行业是生物科技、环保和工业机械行业。


4.科创板与创业板企业销售费用占比。我们关注科技企业的成长,一方面要关注研发投入,关注他们的新的技术创新,另一方面也要关注这些科技企业面向经济主战场的适应能力和市场适应能力。所以我们也从企业的销售数据可以看到代表性的趋势。据2022年三季报,科创板企业销售费用占比平均为6.61%。销售费用占比较高的行业是医疗保健、应用软件和生物科技行业。创业板企业销售费用占比平均为5.79%,销售费用占比较高的行业是生物科技、医疗保健和公用事业与商业服务行业。所以我们会看到销售费用相比于研发投入事实上它的占比其实是要低于研发投入的,这是科技创新型的板块最典型的代表性特征,当然并不是说明研发销售不重要,企业创新应该是有螺旋效应,也就是科技创新和模式创新是要同频共振的。所以销售费用占比较高的行业是医疗保健、应用软件和生物科技行业,但是能够从销售费用占比来看,科创板和创业板之间的差距并不是特别明显的。


5.科创板与创业板企业销售人员占比。据2022年三季报,科创板企业共有销售人员7.24万人,占企业总人数的11.01%。销售人员占比较高的行业是医疗保健、生物科技和应用软件行业。创业板企业共有销售人员9.11万人,占企业总人数的11.65%。销售人员占比较高的行业是公用事业与商业服务、医疗保健和航空航天行业。创业板企业共有销售人员9.11万人,占比11.65%,所以这两个创新型的板块在销售人员占比方面一样差别并不是特别大。


6.科创板与创业板企业资产负债率。资产负债率是负债总额与资产总额的比值。根据各公司2022年三季报,科创板企业资产负债率平均值为27.65%,从行业分布来看,资产负债率较高的的行业为创新创业和数字创意、新能源和工业机械行业。创业板企业资产负债率平均值为25.17%。资产负债率较高的行业是房地产与建筑、环保和公用事业与商业服务行业。


7.科创板与创业板企业市盈率。截至2023年3月31日,科创板企业中,市盈率集中在20~70之间的企业约占总体的54.31%,市盈率超过100的企业有99家。创业板企业中,市盈率集中在20~50之间的企业约占总体的61.12%,市盈率超过100的企业有24家。

8.科创板与创业板企业市盈率分析。再来总体比较一下资本市场上几个主要的板块的企业所容纳的企业平均市盈率,会看到,科创板企业平均市盈率为83倍。与沪、深主板和创业板相比,科创板企业市盈率较高。相比于沪深主板的41、50和创业板的47.92,科创板企业的市盈率明显偏高,这要从两个方面来看:一方面科创板的企业因为本身它的体量比较小,所以有可能会造成市盈率高。另外一方面也会看到,因为创业板上的企业其实相比于科创板没有可比性,但是也说明我们现在的资本市场对于科创企业的估值是比较高的,估值比较高分两个方面,一方面说明大家愿意支持科创企业,另一方面也给我们预示着未来可能会有的风险。所以我们在支持科创企业发展的同时,也要去建立一整套的系统性的指标,来检测科创企业的成长。


9.科创板与创业板企业市值。截至2023年3月31日,科创板企业总市值为6.86万亿元,均值为134.51亿元,中位数为68.91亿元。市值较高的行业为半导体和新能源行业,其中,市值最高的企业为金山办公,市值2182亿元,所属行业为应用软件。创业板市值均值为67.03亿元,中位数为37.27亿元。市值较高的行业为生物科技和日常消费品行业。其中,市值最高的企业为金龙鱼,市值2337亿元,所属行业为日常消费品行业。


10.科创板与创业板企业营业收入分析。科创板企业2022年前三季度营业收入平均值为17.52亿元,中位数为5.31亿元,其中营业总收入10亿元以上的企业有143家,占比30.23%,营业收入较高的行业为新能源和环保行业。创业板企业2022年前三季度营业收入平均值为16.52亿元,中位数为5.53亿元。2022年前三季度营业总收入10亿元以上的企业有98家,占比25.79%,营业收入较高的行业为日常消费品和化工与材料行业。

四、科创板行业、企业商业模式

以科创板上技术代表性的行业,尤其是典型企业创新的案例,来分享科技企业和商业模式创新的有机融合效应。“两会”以后,李强总理调研了先进制造业,我们也有一系列的政策和制度创新支持先进制造业。


1.工业机械行业总览。2022年工业机械行业企业的研发强度均值约为10%,研发人员占比均值约为25%,销售人员占比均值约为13%,销售费用占比均值约为8%,相比于2020、2021年变化不大;总资产净利率均值逐年下降;市盈率均值、净利润增长率均值均在2021年出现了下降,但2022年再次回升,且净利润增长率均值2022年的回升幅度很大。这给我们的启示是,尽管我们经历了疫情的冲击,但是以科创板上的企业为代表,他们去积极地投入研发,积极地开拓市场的努力并没有下降。而且工业机械行业是我们对科创板上的行业做监测能够看到的特别振奋人心的行业信息,也就是说,这里是基于理论研究创建的一个蛛网模型,来去做科技创新型企业的监测。所以下方的两个维度,左下方强调的是研发,右下方代表的是销售代表的销售模式的创新。上面是关于企业成长性的指标。

2.工业机械行业企业分析。以科创板的总体样本工业机械企业为代表,可以看到工业机械行业也是先进制造业的代表,尽管经历了疫情的影响,我们以前想象中主板和大部分的板块,基本上这三年是下降趋势,尤其是净利润的增长率。但是工业机械行业他们代表了制造业的科技创新,也进行了积极的数字化转型,从具有科技属性的这些创新型企业,他们的净利润在过去三年中,虽然在2021年有过短暂的下降,但是2022年净利润增长率是明显增长的态势,是回升的状态,这也是给了我们很多信心。所以基于对于科技创新型企业的长期研究,我们发现面临大的环境动荡和疫情冲击的时候,具有科技属性的企业往往它的稳健性和表现都是相当好的。


3.工业机械行业商业模式。科创板工业机械行业企业的商业模式大多是按照研发、采购、生产、销售的流程推进业务。在商业模式创新方面注重以客户需求为出发点,全流程重视重要合作者的管理,以数据驱动管理能力的提升,我们叫做价值链增值型的商业模式。但是我们欣喜地看到了,虽然是用的传统的价值链增值型商业模式,但是创新板块上的企业,他们更多地凸显了数据驱动,也就是数字化转型。这是工业机械行业典型的商业模式。


4.科创板工业机械行业案例:奥普特。当然这里面也有把科技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融合得特别好的代表性企业,比如说奥普特,奥普特2020年12月31日于科创板上市,成立于2006年3月,公司总部位于广东省东莞市。截至2023年3月31日,员工总数为2098人,总市值为168.31亿元,市盈率为51.81倍。根据2022年报数据显示,营业收入为11.41亿元,研发强度为16.74%,销售费用占比为17.53%。体现了从产品导向转向服务导向的商业模式-软硬件产品在价值链中与解决方案相结合。


5.航空航天行业。2022年,航空航天行业销售人员占比、销售费用占比和总资产净利率相比于2021年变化不大,其中销售人员占比均值为6.88%,销售费用占比均值为1.83%,总资产净利率均值为4.28%。行业研发强度和研发人员占比相比于2021年有所下降,市盈率和净利润增长率相比于2021年有所上升。截至2022年9月30日,科创板航空航天行业上市公司2022年研发费用之和为6.86亿元,销售费用之和为3.28亿元,研发强度中位数明显高于销售费用占比中位数,有11家研发强度大于销售费用占比。传统的商业模式也依然是价值链增值的商业模式,但是也可以看到,即使是航空航天这样的高精尖产业也体现了价值链增值上的数据驱动的特性。所以这是创新型企业带来的非常欣喜的变化,就是行业整体出现了这样的变化,航空航天典型的科技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做得比较好的企业就是中国人机,除了技术创新科技创新之外,它更多地搭建了翼龙系列无人机运行管控服务平台。同时我们看到中国无人机也在积极地构建产学研相融合的开放式无人机生态圈。同时他们积极发挥产业链链长的主导作用。


6.应用软件行业总览。2022年应用软件行业企业市盈率均值、销售人员占比均值、销售费用占比均值、研发强度均值、研发人员占比均值相比于2020和2021年均有大幅提升,但净利润增长率均值和总资产净利率均值与2020、2021年相比,发生了较大的下降。应用软件行业我们看到,更多的企业采用的自主研发的模式,定制化成为其中的关键词,而应用软件行业的企业的客户大多是大型客户,也就是要么是To G端的,要么是To B端的大型客户为主。井松智能是数字化转型的一个科创板上的先进代表,他们在为数字化转型进行赋能,这是井松智能的构建,更重要的是它聚焦在智能仓储物流系统,以及为工业企业的智能物流、仓储系统提供智能化的决策方案。这一系列的决策方案具有技术的通用性和延伸性。此外应用软件行业也有更为典型的科技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同频共振的代表性的案例企业是博睿数据,这也值得我们去关注。还有环保行业的典型案例美腾科技,它更多地是提供工矿业智能装备的科技企业。主要的产品和服务,除了定制化的机器做精美干湿的分检,同时还实现了智能化和数字化的科技创新的有效协同。

五、启示与建议

1.科技企业成长与商业模式创新。基于以科创板和创业板等这些典型的创新型企业的长期观察,我的课题组提炼出科技企业成长与商业模式创新系统融合的理论。强调的就是科技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是不可分割的,要成为一个有效的双螺旋,在此基础上也提出了创新驱动发展的“四要素螺旋模型”,也就是战略新兴产业这种创新型的产业要实现有效的进步和创新,首先要从市场需求出发,关注创新投入,加大创新投入,加大创新投入的基础上关注创新效率。


2.启示。在关注企业成长性的同时,也需关注企业的技术领先优势和经营能力的可持续性。行业企业市值均值较低的是工业机械行业和航空航天行业,其较低的市值和企业的营业收入密切相关,如何增强企业的盈利能力,提高企业的业绩表现。也就是创新只考虑投入而不考虑产出,那么它是无效率的,而且未来可能会意味着极大的风险,所以提出了创新效率和创新质量与市场需求、创新投入同等重要,并且形成一个正反馈的相关理论,这是创新驱动发展的四要素螺旋模型。如果正反馈形成得好,我们看到企业不断地从市场需求到创新投入、到创新效率再到创新质量提升,这就是我们讲的科创企业的高质量发展。


3.创新科创企业评价模式,拓宽科创企业评价体系。未来可在此评价体系上引入对科创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评价指标,探索三维可视化评价体系,将模式创新与研发指标、盈利能力指标等结合起来,建立更具有认可度的评价纬度和体系,使对科创企业的评价体系更全面、更直观、更前瞻,以识别科创板中的“隐形冠军”。建立长时间序列、多维度评价体系,更科学、合理、持续地监测和评估科创板企业的发展现状、动态变化,及时监测到企业可能出现的创新势头减弱、创新后劲不足等问题。这是要基于大量的开源数据,以结构化的数据和开源数据相融合,进行科技创新型企业的成长性,关注他们的创新、创新效率以及他们面对市场、面向经济主战场未来的成长性监测指标体系的研发。基于数字化转型的情景,制定了工具陷阱、战略陷阱、组织陷阱、业绩陷阱,用于指导企业在数字化转型的时候,一方面要识别数字化转型本质,基于几个维度、技术、流程、组织、数据、价值的维度。识别出转型的本质,明确转型的定位和目标,要确定该做什么、不做什么,有效地避免风险。另外,基于这些相关的陷阱理论,有效地避免数字化转型的可能高风险的投入给企业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同时也构建了检验的标准和未来价值效益的测度模型。


注:以上内容整理自2023中国管理科学大会暨第八届管理科学奖颁奖典礼直播视频,未经作者本人审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