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李:建议国家要多措并举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

来源:中国管理科学学会    日期:2022-05-20    浏览量:7171次

针对今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的问题,全国政协委员、南方科技大学代理副校长、中国管理科学学会副会长金李建议,国家要多采取多种措施,有效解决今年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


据金李介绍,每年5月份是高校毕业生择就业的关键时期,但近年来我国高校大学生就业状况一直不容乐观,尤其是今年面临的形势更为严峻。一方面是全国毕业生人数达到历史高位,另一方面则是实体企业面临严重困难。据智联招聘最新数据显示,截至今年4月中旬,在我国有求职计划的应届毕业生中,46.7%已获录用通知,远低于去年同期的62.8%。只有15.4%有求职计划的毕业生已签约,低于去年同期的18.3%。其中双一流、普通本科、专科院校的签约率分别为33%、12.5%、13.3%,双一流院校优势明显,而专科院校签约率高于普本,普通本科生源因其可替代性高而少人问津。

金李认为,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不仅关系到国家的长期人才培养,而且是直接影响社会民生的大事。研究表明,职业生涯早期奠定一辈子发展潜力。第一份工作对人生观、价值观影响巨大,不能让他们输在职场起跑线上。而且,年轻人是家庭的希望。家长们不管遇到多大困难都咬牙坚持,就是因为把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孩子没了希望,家庭也就没了希望。如果出现严重的年轻人失业,会影响社会稳定。为此,金李建议国家当前要多措并举,千方百计地妥善解决好今年的大学生就业安置问题。


一、保住市场主体才能保住就业。企业尤其是民企是吸收大学生就业的主力。虽然短期纾困可以靠政府、国企和事业单位,但是长期看新增就业基本靠民营企业。目前很多企业经营困难,无力提供新就业机会。过去大学生就业招聘的几个发动机,包括互联网,教育培训和房地产相关行业以及部分金融行业遇到巨大压力,而经济下行叠加人力资本不断上涨,加上疫情冲击供应链和部分民营企业家信心不足,都导致中小企业特别是制造企业老板不愿招人。要针对不同企业的实际困难提出有针对性对策为企业纾困。最关键的是要提振民企信心,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坚持以市场化方式配置资源。同时建议大幅降低企业校招成本,一要给校招提供五险一金补贴,或政府承担相关成本。具体执行中,可提供无息贷款,在满足一定条件后豁免本金偿还。不建议直接给毕业生提高失业救济,要用以工代赈方式让年轻人动起来,不躺平,不与社会脱节。二要系统解决好就业市场中的断点堵点,如大学生求职受到疫情限制,很多企业没法进校园和学生见面等。要让企业尽快有序入校招生,除了各种招聘网站,各地人社局或者行业协会可以组织更多专门的招聘会、双选会,做好企业和高校毕业生招聘就业的桥梁。根据疫情情况,可适当延长今年校招时间。

二、系统地研判新增就业问题。千方百计地创造利于大学生就业的条件。要深入研究哪些行业还有提供更多毕业生就业的可能。虽然经济总体下行,但有些行业受到冲击较小,部分行业还在逆势上涨。目前,民企有几个吸纳就业较好的行业,如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以及智能制造,尤其是汽车制造行业。基层的社区抗疫需求短期可以提供给新毕业生很多的工作机会,这些机会有利于新毕业的大学生接触基层。智能制造企业不少都在二线或三线城市,比如南通、常熟等,非常缺人,但很多大学生宁愿呆在一线城市,存在地域上的错配。疫情之下,部分创新创业也存在新增就业机会。如外贸和跨境电商发展势头良好,是少数受疫情影响较小的行业,属于高素质的劳动密集型行业,毕业生在这些行业可以找到不少机会,无论是加入现有企业还是创业开店铺,门槛都不高。同时,鼓励发展部分不那么高端,但是吸收较多就业的产业。比如当前幼儿园、小学的生均教师比低,应补足。城乡医院护士总量不够,不能再靠农民型护工,可以培训部分普通本科毕业生来替代。经过本次疫情,城乡村社干部素质和数量都显不足,应补充力量。还可以政府给予一定时限的基薪补助形式,鼓励制造业企业招收大学生毕业生。

三、出台一系列救急措施吸收分流大学毕业生。一是建议紧急动员有条件的国企、事业单位和政府部门,提供尽可能多的扩招名额吸收新毕业生,国家给予一定财政补助。二是建议由国家协调,在现有征兵计划内优先安排大学毕业生参军,一方面提升部队整体素质,另一方面增强大学生的体魄,强化其精神,增强其日后竞争力。三是建议针对今年的特殊困难,教育部紧急特批招生名额,动员有条件的高校进行研究生和双学位的特别扩招,并允许有条件的高校采取更加灵活的学制,允许更多学生延期毕业并保留应届生身份,让这些学生在学校里多待上一两年,熬过危机,并且继续提升人力资本。四是我国大量的产业需要数字化转型,需要相关数字化人才,建议抓住机遇对大学毕业生进行数字化升级培训。通过“+数字化”的方式,把应届毕业生送到有条件的高校的数据管理、计算机、大数据等相关专业,培养交叉复合型人才。五是要加强校企合作,可以组织部分大学生毕业生把在学校学习和进入企业实习相结合,由国家提供一定的费用补助,在不增加企业用工成本的前提下为企业提供大量实习生,帮助企业加快数字化转型。目前,很多企业反映,在学校中学到的东西不够实用。通过校企深度合作可以降低企业招收毕业生后再培训的成本,提升企业用工意愿。


四、积极推出新毕业大学生“上天入地”计划。“上天”是进入云端,“入地”是下到基层。通过集中或定向的人工智能、数据技术、云计算和区块链等技术培训,帮助新毕业的大学生掌握数字经济时代发展的必要知识和技能,鼓励他们掀起学习和证书考试热潮。为鼓励应届毕业生参加学习培训,可以规定只要参加培训学习并且通过相关资格考试,达到一定条件的,即可认定这一年仍然为在校学习时间,明年仍可保留“应届毕业生”的资格参加校招。有条件的地方政府也可以给那些有志向、有能力参加学习,但是家境较为贫困的学生提供部分培训奖助学金。针对我国已进入疫情和金融等社会风险高发期,可考虑以购买服务的形式吸收一批大学毕业生取代志愿者作为检测和流调的常态化配置,时间约定为二年左右,亦可缓解就业问题。应届大学毕业生具有较高素质,如果利用他们开展全民普惠的疫情和金融等社会风险的防控,可以在缓解就业压力的同时,提升全民的风险防控意识,把风险隐患化解在源头。社会综合治理部门牵头,教育和社会保障部门配合,系统培训应届毕业生,提升其对于疫情和金融风险防控等的基本知识,再把他们网格化部署在各地,提升群众风险防范意识和处置能力。应届毕业生也由此加强对国家相关政策法规的了解,并且广泛接触基层,增加社会阅历和人际交往能力,为未来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可以利用具备条件的高校试点开展短期速成的专项培训,培训后考试合格的,由相关部门统筹选派到基层进行社会风险宣讲工作。其工作绩效考评作为未来甄选公务员和再次招聘时的重要参考。初步测算,一个合格的应届毕业生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培训三个月左右可以上岗。如果接下来九个月在岗,就可以把其就业时间推迟一年。如果按照平均每万名居民配置一名风险宣讲和处置人员,全国14亿人口可以配置14万名左右,超过应届大学毕业生的1%。


文章来源:《龙》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