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凯城:中国共产党的管理创新

来源:中国管理科学学会    日期:2021-08-15    浏览量:21422次
中国共产党诞生百年来,成功带领中国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创造了举世瞩目的“中国奇迹”,也积累了丰富的管理智慧。

一、建党建军建国的“管理奇迹”

中国共产党在1921年刚成立的时候,全国只有几个共产党小组,50多名成员。谁也没有想到,包括共产国际的代表也没想到,刚成立时那么弱小、以青年知识分子为主的组织,28年之后能打下江山,建立新中国。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的革命、建设、改革伟大实践,彻底改变了中国的面貌。一百年前的中国是什么样子?今天的中国是什么样子?哪个因素起了决定性作用?答案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我是个老兵,对军史有浓厚的兴趣。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的成长发展,不仅是人类军事史上的一个奇迹,在人类管理史上也堪称奇迹。人民军队刚创建的时候,非常弱小。毛泽东1927年9月9日领导秋收起义,开始时有5000多人,三湾改编时大约还剩1000人,其中包括一些革命意志不坚定者。估计谁也没想到,22年之后,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登上了天安门,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当时的人民解放军有多少人呢?500多万。

最能反映当年战斗力的,还不是国内战争,而是开国第一仗——抗美援朝。为什么呢?抗美援朝战争,我军直接面对的是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现代战争打的就是钢铁的消耗。美国1950年的钢产量是多少呢?8000多万吨。中国的钢产量是多少?1949年16万吨,1950年恢复到60多万吨。怎么跟美国比?连人家的零头都不到。战场上拼的是飞机、大炮。当时我们没有空军,没有海军。美军一个军大口径火炮1500多门,志愿军有多少门炮呢?36门。

志愿军的武器装备严重落后于对手,但硬是把对手从鸭绿江打回了“三八线”。当年美国人在朝鲜停战谈判中,也跟今天中美贸易谈判一样,打不赢了,就回来谈;谈不赢,回去接着打,来回折腾。著名的上甘岭战役,把美国人彻底打服了。

为什么上甘岭战役能把美国人打服了?在一场战斗中,曾经有两个战士先后抱着炸药包, 直接冲入敌群,与拥上来的敌人同归于尽。有一个战士眼睛打瞎了,另一个战士腿打断了,瞎子背着瘸子还要继续冲锋。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战斗精神?美国人哪见过这样的军队,这么不怕死的兵是怎么训练出来的?

说完建党建军,再说说治国理政。中国这70多年的发展是一个奇迹,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国民党蒋介石集团给共产党人留下了一个烂摊子,1949年中国经济之落后,老百姓生活之贫困,恐怕远超出想象。洋火是什么东西?洋灰又是什么东西?我问过不少年轻朋友,有的知道洋火就是火柴,但不知道洋灰是水泥。因为当年这些东西中国自己都生产不了,所以称之为洋货。我们就是在这么一个基础上起步的,发展到今天,建立起最完整的工业体系。仅从这一个角度,就可以看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成功。

二、红色管理的重大意义

中国共产党的巨大成功,完全可以而且应该从管理学角度去总结。中国共产党取得这么巨大的成功背后,必定有丰富的理论宝藏。

现在管理学的教科书基本都是西方的或按西方的理论框架编写的。改革开放前,在没有引进西方这套管理理论时,怎么培养各级各类领导者?当时都讲些什么?其实就是教共产党的领导方法和成功经验,特别是毛泽东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应该说,当年培养出来的领导人才的能力水平并不低。这很能说明问题。

改革开放前,国内虽然没有形成系统的管理理论,但并不是没有管理思想。我们常说党的建设、军队建设、政府机关建设,其实都可以归为管理的大类。另外,当年工业战线上的鞍钢宪法、大庆经验,以及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在人类管理史上都产生过重要影响。

近年来中国企业家学什么最时尚?稻盛和夫和松下幸之助的经营管理思想。松下幸之助被日本人称为经营之神,而稻盛和夫被称为经营之圣, 备受管理学界推崇,有一大群粉丝。为什么企业家推崇稻盛和夫?主要因为他先后创办或领导了4个世界500强企业。特别是日本航空公司(简称日航),长期经营不善,马上就倒闭了,日本政府找到他,让他出马,才将日航拯救了。一个人能创办一个世界 500 强企业已很了不起了,稻盛和夫先后领导4个世界500强企业,难怪被推崇为经营之圣。但大家可能不知道的是,日本政府最初找稻盛和夫谈,想把日航交给他时,稻盛和夫有些犹豫,没有敢接手。为此,他专门飞到中国,找到当年中国国际航空公司(简称国航)的董事长兼党委书记李家祥同志,请教管理航空公司的经验。李家祥本是空军将军,当年由于国航经营管理出了问题,中央把他选派到国航当党委书记, 后来兼董事长。他运用中国共产党的管理办法,使国航打了翻身仗,成为全世界经营管理最好、经济效益最佳的航空公司。稻盛和夫与李家祥交谈后,心里有了底,开始接手日航,最终让日航也打了翻身仗。四年后,稻盛和夫专程到北京找李家祥,当面表示感谢。由此可见中国管理特别是中国共产党管理的价值。

以往我们对中国共产党成功经验的总结,用的不是西方管理学的范式,而是我们自己的概念体系,如党的建设、军队建设、思想政治工作等。几十年来,基本上是你讲你的、我讲我的,互相之间没有打通。所以,好像一讲到管理,那就是西方的,中国没有管理。

由此引出一个课题:能不能把这两套理论打通,用现代管理学的经典范式,重新解读共产党的成功经验?通过比较研究搞清楚,我们讲的这些东西,相当于西方管理学讲的什么;他们讲的那些东西,相当于我们讲的什么。进而加以比较,看各有哪些长处,各有什么局限,以我为主,取长补短,形成一个新的管理思想体系。用一个学术概念来表达,就是实行范式转换。

正是出于上述考虑,近些年来我们一直在研究共产党的管理思想。通过许多同志的不懈努力,已初步形成了一套理论成果。我们将共产党的管理称之为红色管理。

三、红色管理的理论框架

红色管理的理论该如何框架?要形成一个逻辑起点明确、条理清晰、结构完整的概念体系。1945年党的七大上,毛泽东有一个政治报告《论联合政府》,提出人民军队之所以有力量,是因为有一个明确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而不是为少数人或狭隘集团的私利服务。在明确了建军宗旨后, 毛泽东一连用了六个“在这个宗旨下面”,把军队管理的所有内容,都概括在宗旨下,认为它们是宗旨生发出来,是为实现宗旨服务的。

我们党及党领导下的各类组织、各项事业,都以为人民服务为唯一宗旨,都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是最根本的。把为人民服务当个口号来喊,没有任何意义。可如果你有办法让组织成员真正认同它、接受它,并且自觉去践行,那宗旨的作用无法估量。它是决策指挥的最终依据,它是艰苦奋斗的力量源泉,它是凝聚军心的精神支柱,它是对外宣传、树立品牌形象的最大亮点。

怎么让宗旨深入军心?这就要讲到解放军的看家本领——强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了。当年人民军队思想工作多有效、多神奇,有一个很生动的故事:解放战争初期,陈赓任太岳军区司令员兼晋冀鲁豫军区四纵队司令员,相当于军长。他在战场上的直接对手是国民党第五兵团,兵团司令官叫李铁军,是陈赓在黄埔军校时的同班同学。陈赓可没少“欺负”这位老同学。一会儿消灭对方一个师,事后写张收条,派俘虏给李铁军送去, 说“老同学,我不客气了啊,你的这些兵和武器我都收了。”一会儿又消灭对方一个军,再给李铁军写个收条。最后,国民党第五兵团被彻底消灭,李铁军跑掉了,但把李铁军的参谋长李英才(黄埔4期学员)给抓住了。一开始,李英才特别不服气,说你陈赓还是“黄埔三杰”呢,怎么打仗不按规矩出牌?明摆着是欺负小师弟。陈赓听说后,派人把李英才找来,想开导开导他。陈赓说, 听说你不服气?有什么不服的,你说说吧。没想到李英才回答道,没什么可说的,我服了,我服了。陈赓心想,我这思想工作还没做呢,怎么就服了?问李英才是怎么回事。李英才说,把我押送过来的是一个班,这一路上10多个战士挨个找我谈话,讲为什么你们国民党打不过我们共产党。我算明白了,共产党每个兵都知道自己为什么打仗,这样的军队绝对是不可战胜的,其他什么都别谈了。由此可见当年解放军思想工作的威力。

红色管理也非常重视组织管理。提高部队战斗力,仅仅调动官兵个人的积极性不够,必须把官兵们很好地组织起来,形成合力,实现 1+1>2 的效果。近代以来中国被帝国主义列强欺凌、奴役,什么原因?就是因为老百姓缺乏组织,像一盘散沙。是谁把这一盘散沙聚拢起来、打造成铜墙铁壁的?就是中国共产党。毛泽东被西方学者誉为“将沙子拧成钢筋的人”。把沙子拧成钢筋,这是多强的凝聚力。靠什么?靠的就是党的各级组织。

中国共产党当年是怎么组织的?首先是抓好党的自身建设。中国共产党在组织建设方面有很多创新。例如,视组织为生命体、有机体、强调组织建设;将党的组织附着在行政机构之上,形成“复式结构”;实行民主集中制,在高度民主的基础上实现高度集中;组织建设与思想建设相结合,管人与管组织相结合;采取灵活多变的机构设置与领导方式,以适应不同的环境与任务等。

组织建设方面要注意抓关键少数,也就是干部管理。中国共产党一向重视干部队伍建设,重视对干部的教育培养。红军当年进驻延安时,号称陕北重镇的延安全部居民加起来也就5000人。后来共产党在延安办过30多所学校,现在的中共中央党校、国防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央戏剧学院、中央团校(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等,根子都在延安。可见当年中国共产党对培养人才有多重视,并且在实践中探索总结出非常有效的教育模式。

中国共产党管理的鲜明特征是民主管理。当领导的最怕什么?最怕当成孤家寡人。单位的生存与发展,只有领导一个人着急,大家都不着急,都不动脑筋,等着你一个人拿主意。这样的企业肯定发展不好。理想的组织状态是什么样?人人都是主人翁,积极主动地贡献聪明才智,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显然,这样的组织离不开民主管理。民主管理搞好了,可以有效地集中群众智慧,可以充分调动积极性,可以密切上下级关系, 可以实现对各级领导的有效监督,减少消极腐败现象。

红色管理还特别重视建立良好的内部人际关系。人民军队在打造良好的上下级关系和同事关系方面堪称典范。20世纪六七十年代当过兵的,当年有什么感受?军营生活留下哪些印象?估计多数人会表达两层意思:第一,当兵很苦很累;第二,对部队生活很留恋,对老首长、老战友特别感恩。这就奇怪了,那么苦、那么累,为什么还很怀念?其实,他不是怀念那个苦日子,而是怀念当年的那种上下级关系、同志关系。这是古今中外所有军队都不曾有过的。这种新型人际关系是怎么建立的,很值得研究。

再就是统一战线。毛泽东曾经开玩笑说,什么叫政治,政治就是把拥护自己的人搞得多多的, 把反对的人搞得少少的。中国共产党当年那么弱小,为什么能战胜诸多强敌?统一战线是一大法宝。即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当今时代既讲竞争,又讲合作,合起来叫“竞合”。真要想提高这方面的本领,还是要好好学学中国共产党。

哲学真是太重要了。毛泽东思想最精华的部分是哲学。特别是他结合领导实践提出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是最实用、最有效的管理理论。

四、红色管理的基本特点

以上简要介绍了红色管理的主要内容,再说说红色管理有何特点。

第一,以人为本。西方的管理学主要讲如何做事,通常分四编:计划篇主要讲干什么、怎么干;组织篇主要讲谁来干,如何进行分工;领导篇主要解决员工想不想干、会不会干的问题;控制篇主要解决干起来后如何实现上对下的控制和内外协调,以确保事情能做好。

中国共产党的管理则以人为本。首先解决使命宗旨问题,也就是组织存在的目的意义问题。然后通过制定路线、思想建设、组织建设等加以实现,全是围绕人展开的。管理就是管人理事,把人管好、把事做对。管人、管事,哪个更重要些?应该是管人更重要。中国共产党在管人方面特别强,西方在管事方面有研究,完全可以互补。

第二,根基深厚。红色管理扎根在中国传统文化根基上,扎根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根基上,扎根在丰富的管理实践根基上。

第三,系统完整。木桶理论里,组成木桶的板子哪一块短了都盛不住水,板子和板子之间有缝隙也盛不住水。中国共产党人能取得百年成功,其理论一定是系统完整的。

第四,兼容开放。红色管理可以与其他管理体系兼容并存。特别是西方管理偏重管事,红色管理偏重管人,正好可以优势互补。

五、红色管理的主要观点

概括一下主要观点。第一,确实存在着与西方管理不同的红色管理思想体系。第二,两套管理体系各有所长,应该而且能够互补。当然,各有所长不等于半斤八两,互补也并非简单拼凑,关键在于怎么结合、怎么互补。我认为,还是应该“以我为主,博采众长,融合提炼,自成一家”。这十六个字是袁宝华老先生20世纪80年代,谈中国管理如何发展时提出来的。三十多年过去了,实现得怎么样了?应该说,“博采众长”方面做得最好,国外先进的管理思想和方法工作,第一时间就能够传到国内,几乎没有任何障碍。问题出在“以我为主”。以我为主,“我”是谁?显然,不能以古代的老子、孔子、孙子为主,也不能以某些企业家的管理思想为主,而只能是以中国共产党的管理创新为主。为什么?因为中国共产党人真正继承了传统文化的精华,并且是创造性继承、创新式发展。

强调“以我为主”,不是因为我们自己的就一定是好东西,要看其是否代表着管理理论未来的发展方向。一个组织要想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生存发展,给管理者提出了新的挑战。怎么应对挑战、化危为机?恐怕只有一个方法,那就是充分调动每一级组织、每一个部门、每一名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以应对环境的不确定性。西方管理学一百多年来形成了一套以如何做事为主的理论体系,很难适应形势的发展和环境的需要。未来的管理一定是以人为本的管理。而管人恰恰是中国共产党最擅长的。因而可以预见,红色管理一定会受到更多的重视,逐渐进入管理学的主流,进而走出国门,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