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稻葵:双循环格局下的智能管理

来源:中国管理科学学会    日期:2020-12-21    浏览量:37796次

由中国管理科学学会主办的2020’东沙湖论坛,于20201122日在中国经济网以线上网播形式召开,中国管理科学学会学术委员会、中国管理科学学会企业管理专委会、敏捷智库、《企业管理》杂志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南京财经大学创新创业研究院联袂承办,会议得到苏州工业园区、中国管理科学学会各专业委员会大力支持。

清华大学中国经济思想与实践研究院院长、政府与市场经济学国际学会联席会长李稻葵做“双循环格局下的智能管理”主旨报告。以下为根据其演讲视频整理成文:


大家好!

非常荣幸也非常高兴参加东沙湖论点,东沙湖论坛是中国管理科学学会举办的高端学术论坛,连续举办了很多年,今年因为疫情以线上的形式举办。作为经济学方面的研究人员来参加管理学会的论坛,倍感荣幸,我今天想借这个宝贵的机会跟大家分享一下三个方面的体会:

 

第一,中央提出的建设双循环新格局的大的思路是怎样的,为什么提出双循环新格局,提出的背景是什么样的?

第二,要落实双循环这样一个战略思想有哪些关键的细节特别需要我们去关注,尤其是我们管理学界的同行需要关注哪些细节?

第三,我想谈一下,双循环新格局下,智能管理需要解决哪几个问题?

 

一、中央提出的建设双循环新格局的大的思路是怎样的,为什么提出双循环新格局,提出的背景是什么样的?

首先,中央为什么在这个时候提出建设双循环新格局这样的战略思想。我认真研究后,有两个体会,恐怕是有两个大的思路上的考虑,总的来讲,都不是一时兴起,都是深思熟虑的。

第一个大的背景是大国经济,大国发展,我们中国是大国,大国经济,大国发展必然走到一个双循环的道路上来,我们不妨看一下历史,历史上改变世界的大国发展的历史事件:一个是美国,一个是德国。1865年其内战结束以后,一直到1894年,这段时间美国的发展突飞猛进,可以说这三十年是美国发展的黄金时期,这三十年美国主要走的是什么道路呢,他走的就是双循环的发展道路,国内统一了,南北战争结束后,南方北方的市场统一了,他不跟英国搞自由贸易,其主要是用好自己的贸易市场,这叫国内大循环。同时在技术层面、科学研究方面,跟英国,跟普鲁士大学等保持密切的联系,比如,当时英国提防美国偷技术,特出台法令,禁止所有纺织行业从业人员出国,但是美国仍下决心“偷技”英国,当时动员了一个20多岁的英国小伙子,叫斯雷特,他凭记忆记下所有纺织机械的图纸,只身漂洋过海来到美国,然后又凭借记忆将头脑中的图纸变成现实中的机械设备,斯雷特也被美国总统称为“美国工业之父”。现在美国华盛顿的工业博物馆有这段记载和图像。美国走的双循环,技术上、理念上、学术思想上保持开放,但是国内市场坚决不开放。事实上,美国当时联邦政府第一大税收是什么呢,就是关税,通过高关税的方式来保护自己的国内市场,同时通过高关税获得了很多联邦收入,这是第一个案例。经过1865年到1894年这三十年的发展,到1894年,美国的国内生产总值超过英国,当时没有GDP的概念,如果有,相信也是超过英国的。

 

第二个案例是德国,德国是1871年才真正的统一的,德国统一之后,也是仿照美国要走市场保护的道路,为了给自己“正名”,德国成立了一个学派,叫“德国历史学派”,他们声称亚当斯密搞错了,不应该搞自由贸易,应该根据各国自己的情况来决定是否自由贸易,他们封锁市场,但是技术上向英国学习,从1871年到1974年,也是30年,一下子变为当时世界上第二大工业国,开始跟英国、跟法国叫板,后来发生了“一战”。这两个大国发展案例告诉我们,大国发展到一定程度,不可能依赖外部市场,外部市场不能拉动经济增长了,国内市场是主要的增长动力,但是技术层面、理念层面、学术层面必须跟世界保持交流和同步,向世界学习。大国发展战略,这是第一个大背景。

 

第二个大背景是总书记三年前内部会议上讲,后来公开讲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东升西降这是总体趋势,以中国为代表的东方力量在上升,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在下降。这个更本质的是美国出现了自己的内讧,出现了自己的治理问题,而中国各行各业出现“中国之治”,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深刻影响了国家经济发展的格局,具体说来,我们过去,改革开放40年,我们利用好外资,利用好国外市场的办法是建立在战后70年,以美国为主导的建立的经济秩序中的,比如我们都知道的19447月的波士顿森林会议。而这套系统正在发生变化,这个格局正在发生变化。

 

特别要强调的是2020年突如其来的疫情,加快了这个格局的变化,美国真正看到了中国的治理能力。中国治理能力、应对重大危机的能力是非常强的,美国真正把中国当成战略竞争对手了,我们过去技术靠国外,市场靠国外,这个路子走不通了。在这两个大背景下,加上疫情的加速推动,中央提出了双循环新格局这个新的思路。这里需要特别强调,十四五期间,国际形势恐怕还会持续动荡。我们应充分做好思想准备。

 

二、要落实双循环这样一个战略思想有哪些关键的细节特别需要关注?

1、挖掘释放内需、提升最终消费

 

这个内需主要是最终消费,这方面我称之为10+4”战略,要做好两类人的工作,一类是10亿人口,这10亿人口还没有进城,还没有进入到中等收入水平,提高这部分人的收入,才能提高消费。怎样提高他们的收入呢,一定要加速城镇化,特别是县城的吸纳外来人口的能力;另一个是“4”,4亿人已经进入到中等收入发展水平,要提高这部分人的最终消费,应该怎么办?必须解决他们的切肤之痛,要做好如子女教育、养老、医疗这些方面的公共服务的提升,通过公共服务的提升,使得这部分人可以把潜在的消费释放出来。

 

2、建立统一大市场

 

中国很多地方的统一大市场还没有建立起来,比如去某个地方打车,出租车可能是当地生产的,或者是相邻的省市生产的,像北京的出租车很多是北汽生产的。统一大市场,这个方面还有很多工作可以做。统一大市场的一个关键是一些约束性指标,比如产能、排放、建设用地,各个地方是不一样的,给各个地方确权,确定指标,但是确定指标后,要允许各个地方跨地指标交易,这样可以降低浪费效率。

 

3、 关键技术要突破

 

这里指一些“卡脖子”的关键技术,比如芯片、飞机发动机、航空发动机、精密设备等,国家要下大功夫调动科研人员积极性,共用技术组织攻关。

 

4、 产业升级

 

我们现在的产业很全,但是很多产品我们还不能生产最高端的,这方面需要企业,企业的管理人员下功夫,产业必须要升级。

 

5、产业重组

 

我们目前产业太分散,比如电梯厂非常分散,本土有600家电梯厂,但规模都很小,国外大的电梯厂加合资企业,10家就占我们市场份额的80%,我们本土600家企业只能争我们市场份额的20%,这样企业很难长期生存,产业必须重组,这也是我们管理学需要下功夫的地方。

 

6、保证经济安全

 

经济安全分为三大类:第一类是由于经济摩擦,贸易摩擦造成的,比如美国限制我们的某一项技术,某一类产品出口,这类需要梳理;第二类是自然灾害类的,比如我们周边国家出现核泄漏等,出现污染我们如何应对;第三类是需要特殊关注,军事类的,我们需要加以重视。

 

7、金融稳定

 

金融方面的不稳定因素很多,最根本问题是我们金融资产总量相当于GDP的四倍,金融资产的主要体现形式是流动性非常强的现金加存款,这部分现金加存款我们统称为流动性,这部分流动性可以随时变现,今天买房子,明天可以去抢购某个产品,流动性到哪里,哪里的价格就涨,冲击着我们经济整个的运行,所以要想方设法把这部分流动性很强的金融资产在十四五期间甚至更长的时间,变成债券,变成股票,把它固定下来。

 

8、高质量对外开放

 

打造自己的贸易的朋友圈,经过八年谈判,我们终于签了RCEP,东盟十个国家,加上中、日、韩、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一共十五个国家。RCEP共有23亿人口,其中个人比较看好东南亚国家,东南亚有7亿人口,越南、菲律宾的经济发展都是非常好的,是我们比较好的贸易朋友圈。高质量发展另一个方面是,保持在思想领域、学术领域、科技领域不断开放,只有开放才能进步。我们的管理思想也需要跟国际不断交流,把我们管理思想推向国际,国际上好的思想理论我们也要学习。

 

三、双循环新格局下,智能管理需要解决哪几个问题?

在双循环新格局背景下,我们的智能管理需要解决哪几个问题。我提三个问题:

 

第一个是在双循环新格局下如何帮助产业整合?在整合过程中,必然有企业进,有企业退,涉及战略管理、组织机构管理,还有金融的操作,我们将进入大规模的产业重组的时代,管理学专家大有可为。

 

第二个是整个产业升级该怎么办,如何升级?升级的路线是怎样的?什么样的产业可以升级,以什么办法升级,是从零开始还是挖科技人员升级。

 

第三个是怎样保证产业链的安全?国家反复讲要双循环发展新格局一定要保证产业链安全,这是需要多企业配合的问题,可能单个企业是安全的,但因为某个外界因素,一个企业出了问题其他企业也可能出问题,在产业链安全的前提下,单个企业如何谋划产品线,战略如何定位,人员如何组织,营销怎么做?

 

期待管理学专家提供智慧和方案。

 

谢谢各位!

 

 

 

(以上内容整理自2020’东沙湖论坛李稻葵教授演讲视频,未经作者本人审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