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式管理之可持续发展管理与宏观政策
谈到中国式管理,很容易让人联想起很多中国式元素,比如道德经理念、古朴典雅的画面、儒家文化的故事等等元素。其实这些元素和中国式的管理有着天壤之别。中国式的管理其实是全球最复杂,最缜密的管理体系,只是多年来既没有人能够从宏观上把握它,也没有人能在微观上使它达到可持续性。所以暂时让西方的诸多理论和体制占据了上风,并且为中国的大多数企业树立了西方企业的一些影子,比如Σ管理、五个W、SWOT、PMD、CRM、ERP等等,其实这些不是管理,也不是宏观政策,只是一些工具而已。真正的中国式管理,是置于心而苟于行的。本文将以全新的理念来阐述,什么是中国式管理。
缘,是中国文化最形象的表达,中国思想常常离不开这个缘。其实,缘就是圆的意思。中国式的管理,是以圆的方式进行的,我们可以称之为归纳。直白的说,圆就是圈子,圈子就是循环,是生而不息。生生不息,是中国式管理的真正可持续发展管理的根基。如何能够生生不息,就是中国式管理的核心价值观。
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就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源于对市场对产品和对人才的约束力,这个约束力通常被定义为体制和管理。企业的生存,在于产品、市场和人才的管理上。这就是企业的天地人三才,市场是天时,产品是地利,人才是人和,缺一不可。企业对天时地利人和的管理,就是中国式的管理。
既然是对天时地利人和的管理方法,就应该符合天道、地道、人道。天道:补不足而损有余。这是中国式管理考虑市场的重要依据,因为天时有春夏秋冬,有寒暑昼夜,经营者不可不察。地道: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勤恳、努力,不能偷懒,要懂得细致和精密,不能一蹴而就更不能马马虎虎。 人道: 损不足而奉有余。这是企业在人才管理上的重要根据,能者智者任,而不任亲任美。这三个道理是中国式管理的最核心内容,是能够保持企业可持续性发展和制定宏观政策的法宝,丢了哪一宝,都会不伦不类,事倍功半。
前些天看了一篇激情的演说,大意是:中国的民族企业一个个的被西方资本主义渗透,保持中国的民族企业持续发展是中国未来的重中之重。打铁还需自身硬,如果没有高度的宏观管理和可持续发展战略,一个个的民族企业就会变成一个个的泡沫,烟消云散。西方资本主义企业内部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管理,在于制度本身以及制度的执行力。这些跨国公司有着很多的优秀的管理工具,比如ERP、CRM、PMD等等,然而在使用这些工具的时候,西方企业采用灵活的方式,而中国企业则相对过于强硬。因为中国企业大多是一言堂,不破除一言堂的的模式,中国的企业就没有出路,现在没有,将来也没有。
中国式的管理下,可持续性发展战略和宏观政策,要在三个核心基础上生成更多的管理分支。比如:市场管理,在企业内部的市场管理,也同样会涉及产品、市场、人才的管理,而在产品和人才的管理上也同样如此。所以,各个分支之间的协作以及水平管理,就需要一个纵横管理模式。产品也是一样的。那么,这个纵横管理模式是什么呢?
1、 横向管理,不分高低贵贱,横向管理的起点就是最高点。
2、 纵向管理,不论官职大小,纵向管理的终点就是最高点。
比如,企业要举办一个客户会议,那么这个横向管理的起点或许是市场部,相应的产品部和销售部都应该积极配合,并以市场部为首要至高点,大家彼此尊重,不分职务高低。这叫开口水平管理
再如,企业的消费者到公司咨询相关问题,那么最终的解释权应该在公司产品线的直线经理手里,而不是什么领导或者其他人员。 这叫闭口纵向管理。
在企业的三大管理核心和横纵管理的条件下,公司的领导才能明白掌舵的力量。否则,领导就会领而不导,或者导而不领。
宏观政策的把握,其实无非两个点到三个点,一个是质量、一个是产量,再加上一个点就是环保和安全。看着中国企业的领导们开会疲惫的样子,就知道他们被纠缠在无数个点上。因为思路不清,宏观政策把握不够,就会出现纠结诸多问题的弊端。管理,就是一个让管道疏通,一个让理论上传下达的方法。运筹帷幄才能高枕无忧,迫于形势下的盘根错节是当下中国企业的诟病。
剩下的事,就是各负其责,各司其职,在各自的领域内建立相应的制度、规范和绩效考核等。一个企业无论有多大,都可以上传下达流畅通顺,尤其是在互联网时代更能够体现出一个企业的宏观政策和可持续发展规划的应用。大数据时代,要求企业的领导对市场、产品、人才的变化作出快速的反应和决策。在这个时代,会出现快鱼吃慢鱼的情形,更会出现小鱼吃大鱼的情形。关键是企业的决策层能否对企业的管理作出正确、积极、快速的应对。
中国式管理,在未来是中国企业发展的必经之路,也是符合中国文化发展大环境乃至世界文化发展大环境的一条光明大路。中国企业的员工以及领导的素质是对中国式管理下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以及宏观政策的最大约束。如何提高这个素质问题,本文总结如下所述:
提高企业员工和领导素质,是一件说起来很容易做起来很难的事情。在物质极大丰富而社会分工很细的社会体制下,企业员工和领导的素质的提高是处于自发状态的。在发达的资本主义制度下的企业员工受到的约束是显而易见的。而在我们目前的体制下的员工数素质的提高是靠自觉的。在自觉的状态下的员工素质会受到物质和名誉等社会属性的诱惑,由自觉变成自私。其实,关于素质的讨论,能够概念性的指出素质的单位量级是十分必要的。
请容我对素质的量级提出个人哲学高度的思考。素质是一个综合性的量级概念,主要的量级分为:敬畏之心,自信力,坚持力,为他人着想以及自我学习五类。敬畏之心是水,是尊敬和畏惧的方式,是对天地之理和人伦之理的敬畏,是遵守道德底线的态度和能力。自信力是木,它可以让人们敢于对新事物进行探索,对新事物充满兴趣和热情。坚持力是金,是执着不放弃的精神,是努力不放松的隐忍。为他人着想的能力是火,是释放和燃烧自己实现价值的重要方法。自我学习的能力是土,是修炼自我和不断增强自身能力的重要基础。
以上素质的能级表现就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体现。现在人们对素质的概念基本上是模糊的,只是将对自己有利与否作为评价体系,其实对个人素质的提高毫无裨益。
综上所述,中国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宏观政策,必须建立在企业核心价值观的前提下,这才是一条光明之路。(作者:于波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