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家骥

日期:2016-03-08    浏览量:15409次

傅家骥

    1931年6月生,清华大学教授、原经济管理系副系主任、经济管理研究所所长,中国技术经济研究会副理事长,大连理工大学、西南交通大学等10余所学校兼职教授。长期从事工程技术与经济管理相结合的研究,不少研究成果为国家重大科技和产业决策提供了重要依据


获奖成果:技术创新管理                                 

成果简介

一、创建中国特色的技术创新理论体系,推动政府实施国家技术创新工程

80年代中后期,在社会上不少人还不理解“技术创新概念”的情况下,在国内率先倡导并开展技术创新研究,联合其他同行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建议并承担了“八五”重大课题“中国技术创新研究”,创造性地提出了“基于中国国情的技术创新理论”。该项研究成果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排名第一)、北京市哲学社科一等奖(排名第一)等,为推动企业技术创新实践和政府重大科技政策变革提供了重要依据。

1994年底1995年1月,向国家经贸委提出《实施工业企业技术创新计划的建议》,1996年3月向国家经贸委提出《实施国有大中型企业技术创新示范工程的设想》,建议内容体现在国家经贸委司发文件[1995]57号《关于开展技术创新工作的函》、国经贸技[1996]536号《关于大力开展技术创新工作的意见》等文件中,同时还向原国家科委提供了相应建议,这对于1996年8月国家实施“技术创新工程”具有重要推动作用。其后深入到各地传播技术创新知识,与山东等五省市经贸委、机械等三行业主管部门和南京等地方政府共同推动技术创新示范工程,为海尔等大型企业制定技术创新规划。1999年8月,党中央、国务院召开“全国技术创新大会”,研究成果也被起草会议文件时参考。

对于所开展的技术创新研究,国家科技教育领导小组认为“很好地兼顾了既重视基础理论研究,又重视现实具体问题研究,注意为政府的宏观管理工作服务”。国家经贸委认为“对于国家创新工程的实施起到了直接的作用,产生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还将进一步产生深远的影响”。科技部认为“不仅对于从宏观和微观相结合的层面上推动技术创新,而且对于指定有关技术创新的政策法规也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二、创建中国特色的设备更新理论,推动政府调整国家装备政策

80年代初期,率先在国内开展了“设备更新研究”,创新了中国特色的设备更新理论,进而推动了国家装备政策的调整。在设备更新研究中,针对我国长期“以修为主”的装备政策,提出了“更新、改造与修理相结合”的思路,强调应以技术进步为基础,由“以修理为主”转向“以更新和改造为主”,提出了“设备维修和现代化改装的经济分析模型和方法体系”。这些思想后来在大庆油田设备更新改造中得到应用,担任大庆油田六种主要设备更新改造规划项目组长,对改进大庆油田的设备管理工作起到了直接指导作用,取得可计算经济效益4500万元。

设备更新研究成果,原国家经委党组认为“研究结论很好”。建议的主要内容反映在国家经委1982年颁发的《国营工业交通设备管理试行条例》中,对推动和改进我国设备管理工作起到了实际作用,同时引起国外关注。国务院1987年颁布的《设备管理条例》采用了有关建议,具体方法被原航空部、交通部、机械部等部门采纳,取得显著经济效益。据交通

部公路研究所测算,按所提供的方法,仅以全国20万辆解放牌汽车的更新计算,一年即可节约成本1亿元左右,节约汽油7万吨;航空工业部仅机床更新就节约资金1000多万元。研究成果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列为“为国家宏观决策和重大决策提供依据”的优秀科研成果,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排名第一)、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一)。

三、创建中国特色的技术改造理论与评价方法,推动政府调整技术改造政策

80年代中期,率先在国内推动并开展了“技术改造研究”,提出了系统的“技术改造理论和项目经济评价方法”。1987年原国家经委组织鉴定认为,“提出的技术改造四大理论基础把研究水平提高到一个高层次,对技术改造实践具有指导意义。技术(含工程方案)选择和经济分析有机结合的研究具有创见,研究成果对我国技术选择和引进工作很有价值。提出的技术改造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体系完整、方法先进,代表技术改造项目经济评价方法的新水平,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技术改造项目研究不仅从理论和方法上具有很高的水平,而且有很好的实用价值。”

该研究成果首先用于沈阳水泵厂、马鞍山钢厂等企业,进而又在机械、冶金和轻工等行业推广使用。体现主要成果的“工业企业技术改造项目经济评价方法”和相应的“实施条例”由原国家经委以经技[1988]47号文件发布在全国印发颁布实行。

四、开展价值工程研究,推动价值工程在企业复杂产品设计中的应用,产生实际经济效果

在国内最早进行价值工程的研究,把复杂产品的功能设计与成本降低相结合,出版了国内第一本价值工程专著《价值工程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1986年),为进行大型复杂产品的设计提供了创造性思路和方法,帮助云南三机厂(Z3125)、沈阳水泵厂(10J801深水泵)等多家企业实施价值工程,进行产品设计中的成本控制,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仅在云南第三机床厂,即帮助企业降低11.1%的产品成本,推动了价值工程在国内的应用。

五、学科建设、论文著作和科研获奖

“技术经济及管理学科”是工程技术与经济管理相结合的应用学科,作为这一学科早期的开拓者和持续的推动者之一,创新并主持的清华大学技术经济专业是该学科国内第一个博士点和全国重点学科,在全国管理学科首批被授权建立博士后流动站。主编的多部教材具有广泛的影响并被广泛采用(仅《工业技术经济学》一书以印刷26万册),推动了学科基础建设。始终把握学科发展方向,不断开拓技术经济学科前沿研究领域,使学科发展直接服务于经济建议。若干年来,发表了近百篇论文,由经济科学出版社出版。

基于长期努力,先后获得国家及省部级科技进步奖、社会科学奖和优秀教材奖11项,包括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国家图书奖、国家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和二等奖、国家教委优秀教材一等奖、国家体改委全国经济和企业管理干部教育优秀教材一等奖、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北京市十项学术成果奖等。1997年被评为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荣誉称号。